今天带田田去看了音乐剧“The Wizard of Oz”(“绿野仙踪”),觉得很不错。“The Wizard of Oz”这个名字早听说过,中文名“绿野仙踪”的电影也听说过,但小说(1900年的)没读过,电影(1939年的)没看过。这个复活节镇上的剧院有一些演出,其中就有“The Wizard of Oz”,心想这么经典的戏剧带田田去看看。
家里有一本“The Wizard of Oz”的小说,田田看了。我等到演出前一天晚上才想起来要看小说,但觉得累,就想直接看演出算了。还好,剧情挺简单:女孩Dorothy被龙卷风连带她的小屋卷到了Oz王国,她的小屋压死了一位坏女巫(称“东方女巫”),善良的北方女巫指点Dorothy穿上被压死的东方女巫的魔法鞋,并让她去翡翠城(Emerald City)找Oz王国大(男)巫师帮助她回家。在路上Dorothy碰上了没头脑(Brain)的稻草人(Scarecrow)、没心(Heart)的铁皮人(Tin Man)和没勇气(Courage)的狮子(Lion),他们一同结伴去找魔法师OZ,希望得到他们缺少的东西。一路上经历千难万险,更有邪恶的西方女巫(东方女巫的姐妹)处处阻挠,但在北方女巫的帮助下,更因为Dorothy、稻草人、铁皮人和狮子团结互助,她们战胜了西方女巫,也完成了各自的愿望。
看完演出我才知道这是一部音乐剧,Dorothy在她叔叔、婶婶家的农场唱第一首歌时田田告诉我歌名叫“Over the Rainbow”。
整场剧有很多歌曲,比如“Ding Dong the Witch is Dead”、“Follow the Yellow Brick Road”和“We are off to see the Wizard”。
我原以为这音乐剧要象田田这么大的小孩才看得懂,看完后觉得象洋洋这种五岁的小孩也应该会喜欢。回家后洋洋问田田好不好看,田田说好看,洋洋说以后也要妈妈带她去看。嗯,再看一次也不会看厌。而且这个地方剧院的票价挺便宜的,大人12英镑,小孩8英镑。当然布景就简单了,用的是背景图,但是那些歌都很好听。
“The Wizard of Oz”是美国童话,在美国简直是家喻户晓,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,有书本、电影,电视和音乐剧。看完音乐剧几天后我们又看了电影,发现电影里有Dorothy的小狗,估计舞台上用一只小狗难度太大就简化了情节,但不影响剧情。没看过音乐剧的, 不妨看看电影。
附: 部分歌曲名:
- Over the Rainbow
- Ding Dong the Witch is Dead
- Follow the Yellow Brick Road
- If I Only Had a Brain
- We are off to see the Wizard
- If I Only Had a Heart
- If I Only Had the Nerve
- The Merry Old Land of Oz
- …
- There’s No Place Like Home
看不懂也不要紧啊,熏陶熏陶只有好处呢!呵呵~~
是的,就是因为整场剧几乎都有歌曲,所以小小孩也可以看看,看不懂也能听听。
[…] 我挺喜欢看她们的演出的。一年级至四年级演的都是根据经典儿童小说或电影改编的。一年级演的是“The Magical Oz”,虽然小小年纪,演得像模像样的,化装和道具也很不错。比如铁皮人(Tin Man),稻草人(Scarecrow)和懦弱的狮子(Cowardly Lion)都扮得很象。二年级的“The Magic Beneath”是根据“Ariel”改编,只是洋洋不是那个主人公“Ariel”,而是很多美人鱼中的一个。不过她倒是站在舞台中间唱了歌,说了一句台词。其它如海盗、美人鱼、海星、珊瑚等等角色都有演出服,有些是妈妈们自己做的,很不错。 […]
[…] 因为精读很重要,这两天我要求田田和洋洋每晚读书15分钟给我听,尽量读古典小说,书里不认识的生词要查字典,我也尽量给她们提些问题。田田读我给她从图书馆借的“The Call of Wild”,洋洋选了自家书架上的“The Wizard of Oz”(“绿野仙踪”)。“The Wizard of Oz”我们已经看过音乐剧和电影,但书本我和洋洋没读过。 […]